“叮叮叮……”項目安全部長曾強的手機來電鈴聲響起,是一個陌生號碼。曾強接通電話放在耳邊:“曾總,你們最近有什么安全活動沒有啊,我們幾個想過來參加,有的話一定要告訴我們哦。”
原來,這是6月10日溫州甌江北口大橋項目主橋工區的一名作業工人,打電話詢問項目部是否有開展安全活動的一幕。曾強說:“通過活動,他們可以掙得積分,然后將積分累計到一定分值后就可以拿到超市去兌換物品。”
一提到“積分制”在安全管理上的運用,曾強就會豎起大拇指。這種別具一格的安全管理創新讓大家受益匪淺,改變了以往生硬的安全管理方式。“現在通過積分制運用,讓現場作業工人從被動接受安全逐漸轉變為主動需要安全。”曾強說,起初在對“積分制”安全管理措施的運用上,項目部沒少花心思。
如何將這樣一整套程序推行下去,有效管理起來?曾強奔走于工地與民工班組之間,白天一邊在現場日常巡查,一邊借機向工友們詢問他們的想法與建議,下班回到辦公室又準備各種資料,召集每個作業班組開會,為大家培訓講解。漸漸地,“積分制”安全管理模式的想法在項目部誕生并開始推行。
據了解,溫州甌江北口大橋項目“積分制”安全管理辦法規定,當每位工人上崗前,需在產業工人學校接受安全教育,考試合格后將被發放一張標明自己身份和能夠記載違章記錄的門禁工卡,工卡里有12個積分,工作中如有違規作業,現場管理人員將通過掃描數字工卡扣分處理,積分扣滿12分后,就不能通過相應區域門禁,只能重新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并通過安全考試后,才能恢復積分,再次上崗。
在“積分制”安全管理上,該項目人性化的安全管理顯得尤其突出。“工友們積極配合項目日常管理,遵照規章制度作業,就應該獎勵,但獎勵得有科學性,可持續性的獎勵機制才是使工人轉變傳統安全思維的有效途徑。”曾強說。
由于項目部離城區較遠,平日里工人們購買生活用品極不方便,為此項目部特地為員工們建了生活超市。“何不將掙得的積分拿來兌換生活物品呢?”曾強靈機一動,立即開始草擬方案,組織相關部門人員進行討論,并與項目班子進行協商。
“工人的日常安全行為,參加教育培訓、技能比武等活動均可納入獎勵范圍,工友們可將一定額度的積分在超市進行物品換購,從而提高工人參與安全活動和安全管理的積極性……”討論會上,曾強和大家進一步細化了方案。
如今,隨著“積分制”安全管理措施的不斷推進,這種人文化的安全管理得到北口大橋項目全體建設者的點贊。曾強和他的團隊,也在安全管理一線繼續發光發熱。他們視工友如家人,為大家的平安工作和項目的平安推進持續奮斗著。
(王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