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隨著南邊跨合龍段鋼桁梁精確吊裝到位,中交二航局承建的世界首座三塔四跨雙層鋼桁梁懸索橋——溫州甌江北口大橋成功合龍。
溫州甌江北口大橋是我國沿海交通大動脈寧波至東莞國家高速公路(甬莞高速)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7913米,其中跨越甌江的主橋長2090米。大橋采用“兩橋合建”設計,上層為甬莞高速甌江段,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時速100公里,下層為國道G228南金公路,采用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設計時速80公里。
北口大橋被交通運輸部列入首批綠色公路建設典型示范項目和浙江省品質工程示范項目,南臨溫州機場,地處甌江入海口。受航空凈高和通航高度制約,主橋設計為三塔四跨懸索橋形式,采用半漂浮體系,相比三塔兩跨或雙塔單跨結構,受力更復雜,施工難度更大。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攻克一系列技術難關。
大橋上部結構自2020年8月開工以來,受到新冠疫情和臺風惡劣天氣影響,項目部緊抓抗疫防臺措施,優化施工方案,今年1月4日實現先導索過江,4月8日完成主纜架設,7月7日完成首榀鋼桁梁吊裝。大橋共包含6個合龍段,鋼桁梁吊裝、分段合龍期間,項目部嚴格逐級交底,配備多名經驗豐富的現場總監全程指揮,為大橋安全精準合龍提供有力保障。
項目團隊積極探索智能建造技術,成功應用大跨懸索橋纜索智能施工系統,研發出國內首臺智能化深槽入鞍機器人,通過液壓頂桿將索股“推”進索鞍,成功克服傳統工藝將索股“砸”入索鞍產生的跳絲、亂絲問題,相比傳統人工入鞍工效提升30%。首創國內標尺索股架設工藝,實現索股牽引架設與定位入鞍同步進行;研發的機器視覺識別技術,克服強風等惡劣環境影響,實現主纜索股高精度、全自動遠程實時測量;主纜架設階段海完成1項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和拖滾軌索滑移等微創新、微改造7項。
北口大橋建成后,每日車輛通行能力可達10.7萬輛,將是國內通行能力最強最大的高速公路橋之一,對完善國家公路網,提高東部沿海公路運輸大通道通行力,進一步加強長三角、海峽西岸和珠三角地區溝通聯系,促進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推進溫臺產業帶和溫州甌江口產業集聚區發展等均具有重要意義。(劉大舉 申騰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