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善言辭的他,笑起來有些靦腆、害羞,甚至還有點“社恐”。就是這樣一位工作不到三年的年輕人,第一次參加公司技能比武大賽,就憑借扎實的基本功,從中脫穎而出,取得第五名的成績。他就是公司設計研究江浙片區方案編制三級主管趙瀚森。在他看來,回首成長歷程,立足崗位、發揮主觀能動性,是他不斷進取的法寶。
2020年7月,趙瀚森畢業于長安大學橋梁工程專業,同年8月,他第一次來到工地現場,參與溫州甌江北口大橋上部結構施工建設,擔任技術員。
令他沒想到的是,僅僅兩個月后,他就迎來一個巨大挑戰。北口大橋散索鞍安裝工期緊、風險高。針對原大型汽車吊吊裝方案面臨地基承載力不足、作業空間狹窄、吊重富余量小等問題,他在項目總工指導下,利用現場已有材料設計了散索鞍吊裝支架,并編制配套施工解決方案,成功實現不利用大型汽車吊完成散索鞍安裝,有效規避施工風險,節約成本近百萬元。
這讓初出茅廬的他覺得,原來可以通過自己的知識與能力,為公司切切實實地創造經濟利益。那瞬間產生的滿足感,讓他找到了工作的意義。
在鋼梁施工期間,趙瀚森主要負責高栓及相應內容的梳理。北口大橋鋼梁結構復雜,高栓量大、連接形式、種類極其繁雜,這對第一次接觸鋼梁的他來說挑戰巨大。理工科出生的他,嚴謹細致,深知每弄錯一個數字、每報廢一顆螺栓,都會給項目部增加不必要的成本。為此他仔細研究設計圖紙、施工標準規范,并主動要求到重慶白居寺長江大橋、中鐵寶橋(揚州)鋼梁生產基地開展深入交流學習,對全橋的高栓及相關施工內容進行了細致梳理,并獨立編制完成配套的施工方案、平臺設計、編號規則、措施材料量等。施工結束后,全橋47萬余顆高栓數據無一有誤,倉庫高栓富余量控制在較低水平,有效控制了施工成本,為現場施工提供了良好技術保障,施工質量控制優異。
在后續施工中,他還獨立負責了鞍罩相關技術準備工作。對于他來說,既然負責一件事情,就要做到“全、準、細、精”,最終達到一個好的結果,這是他一貫秉持的工作作風。有時甚至會顯得有點“犟”,但正是這個“犟”,卻能夠干成事、做出成果。
2021年12月,趙瀚森進入公司方案編制組工作,先后參與了龍潭長江大橋、大東金沙江大橋等項目的技術服務工作。他深知自己經驗尚淺,更應該積極學習迎頭趕上,盡快達到匹配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為此,他主動申請編制難度較大的施工方案,主動承擔臨時結構設計任務,并且利用空閑時間刻苦鉆研,遇到難題就虛心向前輩請教。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他出色完成了各項任務,也得到了領導的支持肯定,獲得2020-2021年二航局優秀方案評比二等獎、2020-2021年度公司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
回望進入方案編制組的一年多,趙瀚森覺得成長了很多,雖然自身能力亟待突破的地方還有很多,面臨的壓力也不小,但他一直認為,年輕人除了拼搏精神,更重要的是持續接納新知識、新事物的能力,需要跳出舒適圈,不斷突破上限,這樣才能緊跟時代步伐,不被社會淘汰。
趙瀚森說:“公司作為橋梁建設領域的品牌企業,為我們搭建了高水準的發揮平臺,作為新生代力量的一員,更應珍惜平臺,努力展現年輕一代的活力和干勁!”他表示,將堅持一絲不茍、嚴謹細致的態度,爭做一枚不可或缺的“螺絲釘”,為公司高質量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技術方案編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