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在中交二航局廣東南中高速公路TJ03合同段項目東三環高架橋施工現場,上演了一出“芭蕾”好戲。
主角正是眼前這臺NF260-50型架橋機,長88米、寬14.8米、自重321.2噸。亮眼的橙藍配色,即使在天空灰蒙蒙的時候,也顯得格外醒目。誰能想到,這個大家伙能在25米高的橋面上原地旋轉180度?
南中高速公路連接廣州市南沙區和中山市,全長32公里,設計時速100公里,中山側連接深中通道。二航局承建的TJ03合同段路線長8.4公里,全部是橋梁,需架設3255榀預制梁。項目前期受管線遷改影響,架梁施工形成多個斷點。作為架梁班班組長的劉真東不得不帶著架橋機進行“搬家式”架梁。
當NF260-50架橋機第一次出現在現場時,劉真東發現這臺架橋機不一般:擁有5條支腿,支腿配置頂升油缸和縱移搖滾機構,搖滾機構有2厘米間隙的橫向自由度。“利用這2厘米間隙,讓架橋機原地轉體,豈不可以減少安拆的時間?”劉真東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劉真東立刻聯系設備部部長郭進,兩人連夜利用CAD軟件換算轉體數據,初步認為轉體是可行的。為了萬無一失,劉真東請來了二航局架橋專家——“全國技能大師”孫家林。
“擺在面前的第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是怎么避免架橋機旋轉過程中出現頭重腳輕的現象,一旦掌握不好平衡,架橋機隨時可能傾覆。”孫家林第一時間指出問題所在。
“讓架橋機主梁重心穩穩地落在兩個墩身之間的預制梁跨中位置,就不會‘頭重腳輕’了?”劉真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讓主梁重心落在橋面中間30噸重的卷揚機上,就能更好地掌握主梁平衡。”大家掀起頭腦風暴,平衡受力問題得以解決。
此外在場眾人還詳細討論了架橋機旋轉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以及現場布置問題。
會議結束后,孫家林帶著架梁班組走上東三環高架橋,進行第一次架橋機旋轉試驗。
隨著孫家林一聲令下,班組人員干凈利落地按下手里的遙控器按鈕。架橋機前、中支腿收起,向著軌道輪內側緩慢勻速移動靠攏。大家屏住呼吸,密切關注著支腿上水平尺的變化。
“停!”原來是支腿與軌道輪內側間隙消失了。架橋機停下來后,劉真東又確認了軌道水平度。確認軌道水平度、支腿垂直度保持較好后,架橋機又開始了移動。主梁慢慢回到初始狀態,橫移軌道向著軌道輪外側慢慢移動。
“停!”劉真東第二次確認了主梁平衡狀態、軌道水平度和支腿垂直度。歷經前后30分鐘的“舞動”,架橋機首次完成了持續30分鐘的“表演”。這一次,架橋機旋轉了5.4度。
旋轉試驗成功了。孫家林又帶領項目人員將方案與實際工況比照分析,進一步確定了正式轉體的可行性和注意事項。最終經過17小時奮戰、33個轉體循環后,架橋機終于完成180度旋轉,相比架橋機拆除后、周轉再安裝節約工期5天。
2023年,南中高速項目迎來收官之戰,箱梁架設需在9月底全部完成。實現180度轉體的NF260-50架橋機將在東三環高架橋上完成剩余架梁任務。(李琴、艾帥帥)